农垦集团:“三个聚焦” 助力皖北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11-06 来源: 浏览次数:37
近年来,农垦集团扛起粮食安全“国家队”、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职责使命,聚焦“产业振兴、种业振兴、品牌振兴”,多点发力,联农带农,为皖北乡村振兴交出亮眼答卷。在广袤的皖北平原上,农垦集团将推动皖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
——聚焦产业振兴,激活皖北三农发展新引擎
位于蚌埠市怀远县的龙亢农场,凭借多元化产业布局,成为辐射带动皖北地区“三农”发展的标杆。农场向周边农村提供保姆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首创了“三三一”龙亢农服模式,培育了“全程托管”“双控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机制,将农垦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模式与经验,源源不断地复制推广至皖北各地。截至目前,农场社会化服务面积已超30万亩,每年可为皖北地区实现亩均节本增收200元以上,带动农业整体增收1.3亿多元。据悉,农垦集团深入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皖北13个农场协同发力,开展提供“三统”服务,覆盖皖北20多个产粮大县,形成了推动皖北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龙亢农场全力建设糯稻产业集群项目,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集农业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建成投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靠经验”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靠数据”的精准管理,为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农场旗下的雁湖面粉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加工小麦30万吨,日产挂面80吨,辐射皖北70万亩耕地,直接带动20万农民增收致富。

龙亢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化农场交融在一起 (周文娟 摄)
龙亢农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发展模式。农场城镇已形成农资、农机、粮贸、建材、小商品批发五大专业市场,商业贸易辐射周边3省26县,吸引1.5万多名周边群众进镇居住,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集散地,以及区域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聚焦种业振兴,助力皖北区域粮食产能提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粮食安全的源头保障。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安徽农垦夹沟农场,1.1万亩标准化小麦原种繁育基地里,正呈现出“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制”五良融合的现代农业新图景。农场与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积极引进推广“淮麦44”“皖垦麦22”等优质小麦品种,并构建起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原种纯度达到99.9%以上。

夹沟农场原种基地的小麦获丰收 (魏立东 摄)
夹沟农场年繁育优质小麦原种超600万公斤,可满足皖北地区40余万亩农田的用种需求,助力区域小麦平均亩产提升超10%。夹沟农场还延伸服务链条,向皖北地区提供“三统”服务,即,种子统营、农资统供、粮食统销等全环节托管服务,累计服务农田超23万亩,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约5%,切实为农户减负增效。
在阜南县,农垦集团与地方政府共建 30 万亩皖垦品牌粮基地,阜蒙农场协同皖垦种业,在周边28个乡镇布局“淮麦44”“皖垦麦22”“龙科1109”等小麦品种,通过 “五优联动” 打造了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筑牢了粮食安全坚实屏障。
——聚焦品牌振兴 打开皖北农产品入沪新通道
农垦集团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皖北优质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今年6月,集团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皖北)名优农产品品牌博览会,吸引皖北8市50个县区的200余家名优品牌企业,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百家采购商现场对接、踊跃签约,有效搭建了皖北农产品与长三角市场的对接桥梁。

首届长三角(皖北)名优农产品品牌博览会在阜阳召开
此外,集团持续开展“皖北优质农产品入沪”活动,创新推出“大单品基地+网红电商”营销模式,助推上海蔬菜集团主供应基地在皖北落地,并不断强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有效缩短了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的距离,为皖北优质农产品直达上海大市场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快车道”,让皖北好产品走进更多长三角消费者的餐桌。(罗德润)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张其广出席第三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并揭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