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垦:加快改革进程 落实小康目标
发布日期:2003-05-21 浏览次数:5424
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农垦经济要有大的发 展,必须首先消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确立农垦 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一年多的改革过程中,各 级农垦管理部门和农垦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充分 体现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在思想上与自治 区党委、政府保持了一致,积极拥护和支持自治区 的改革政策,坚持了改革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在行 动上积极配合盟市委的工作,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 究,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改革预案和建议,做了大 量基础性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区国有农牧 场改革取得了相当进展,收到了一定实效,比较突 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多元化的改革和发展格局。经过一年的 调研和酝酿,目前多数垦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 改革思路,有的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少 数垦区进入了实施和试点阶段。归纳起来,目前基 本上形成了三种改革倾向,既以通辽市农垦改革为 代表的国有农牧场乡镇化改革方式,以呼伦贝尔市 海、大两局为代表的建立现代企业集团的改组方 式,以巴盟农垦为代表的农垦社区化管理方式。这 种多元化的改革格局,符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改 革政策,符合我区农垦在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区 域分布上差异较大的特点,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改革 精神,同时,也为各垦区将来的发展,确立了基本 方向。+ 二是外部政策环境显著改善。一年来,随着农垦管 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对农垦 系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各级农垦主管部门 也结合各项改革工作,积极宣传和争取支持,使得 外界对农垦的了解不断深入,对农垦各方面的支持 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农垦企业的外部环境也随之不 断改善。巴盟盟委、行署赋予了农垦财政和税收管 理权,通辽等垦区得到了自治区转移支付资金的支 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在一些垦区得到了进一步的 落实,多年困扰我区农垦企业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得 到初步的解决。应该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较为宽 松的政策时期,农垦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良 机。+ 三是企业和职工的负担有所减轻。通过逐步剥离社 会负担、精简合并农牧场管理机构、争取社保政策 和资金等措施,部分垦区的社会负担水平有一定程 度的下降。去年农垦企业和农牧场人均收入增幅较 大,其中也有改革的因素。还有些垦区通过理顺管 理体制,增强自主权,招商引资和垦区建设的步伐 不断加快,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 在今年的工作中,各垦区仍然要把改革放在首位, 要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垦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进步和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住以下 几个环节:首先要抓好改革的具体运作和实施,在 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方案,处理好遗留问题,确 保垦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其次是要抓 住改革机遇,进一步争取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加 快垦区各种问题的解决。实践证明,争取一个良好 的政策环境,是农垦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下一 步,要重点争取社会养老保险、剥离社会负担、财 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第三是要继续深化 农垦内部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企业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问题我在去年的座谈会 上已经讲过,深化改革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需 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党的“十六大”对国有企业改 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结合农垦的实际认真贯 彻。在改革实践中,要把农垦内部改革的重点,放 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 形式和实现形式上,大力推进农垦企业的体制、机 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高效灵活的企业经营管 理制度的建立。+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垦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为我们勾勒 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蓝图,也是垦区今后的 主要奋斗目标。农垦系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要争 取在全面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有所作为。+ 全面小康的目标既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社会 概念。从经济角度上讲,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一 个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美元(约合2.5万 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 从社会角度上来说,主要标志是城镇化率要达到50%% 以上,其他还有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最低 生活保障水平、公共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其中 与我们关系最大的,也是标准性最强的核心指标, 我看主要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按我 们去年的实际完成情况,全区农垦系统国内生产总 值17.7亿元,垦区总人口44.5万人,人均3986元; 人均纯收入2550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要实现 小康目标,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当然,上述指标是 一个全社会平均指标,对于以农为主的企业来说, 指标要略低一些。全国农垦系统提出的目标是,到 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4万元(人民 币),年均增长7.2%%,人均纯收入实现5400元,年 均增长7.2%%,这个增长速度应该说是很高的,我区 农垦系统现在的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全国农垦平均 水平,而且差距还在不断的拉大。在全面实现小康 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赶上或 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我区 农垦来讲,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向小康目标迈进,我看首要的 任务是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总体目标,结合农垦系 统自身的实际,提出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案规 划。这是一项关系农垦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抓 紧落实。要在认真分析发展的软硬环境,包括政策 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等等的基础 上,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一)切实转变管理经济的观念。在中央提出的十 项小康标准中,有八项与人均指标有关。人均指标 是衡量垦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和富裕程度、 以及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我区农垦经济的总体规 模在全国农垦系统排在中等偏上的位次,但人均指 标却远远低于全国农垦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南方一些小垦区相 比也有很大的距离,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以 第一产业的简单再生产为主的低水平增长,而不是 高效率的转化增值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农垦 管理部门在制定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 新审视自身所处的位置,看到问题和差距,有针对 性地采取措施。另一方面,要在今后的经济管理工 作中,强化人均意识,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落后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考核观念,积极引入和应用 衡量垦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新型指标体系,更 为科学地辅助决策、掌握动态和指导工作。尤其是 要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充分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 要有严格控制垦区人口增长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各 项人均指标的顺利实现。+ (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 调整和优化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我区农垦经济结构中存在 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经济体制单一,国有经济 比重偏大,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运行的效率低下、 经济规模增长缓慢,这已成为制约我区农垦经济进 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讲,非公 有制经济是地方经济的有效补充,是支持经济增长 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 想,放手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这是我们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快速增加垦区经济总 量的必然选择。要坚决冲破一切旧的思想观念,坚 决改变一切束缚手脚的做法和规定,为非公有制经 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 境。要逐步减少国有经济的比例,探索国有农牧场 实行股份制运作的途径,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 并存共荣、协调发展的格局。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 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生产受自然 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制约,增长的空间和潜力有限, 比较效益低。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一般是低增长、 低效率、低水平的经济。要实现小康目标高增长的 要求,必须从二、三产业着手,努力促进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其中重点要 加快农垦工业化的步伐,要倡导实施“工业强垦” 的战略,立足现有基础,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提 高工业在垦区经济中的比重。这也是促进职工收入 多元化,加速垦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要打破垦区 界限,集中垦区现有力量,以建设农牧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中心,改造和提升现有加工业,尽快建设一 批与产业关联度大、能够带动地区和行业发展的重 大项目。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抓好招商引 资,加快垦区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走出一条具有 农垦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以提高垦区人均收入水平 和城镇化水平为目标。+ (三)、积极引导职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全面达小 康的核心在于提高垦区人均收入。实现人均收入的 快速增长,就必须减少农业人口,使劳动力在三次 产业间顺利转移,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人均 可支配收入。这也是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的客观要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城镇化就是 非农化,他们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过程的 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的工 业化和现代化过程,无不伴随着劳动力由农业向非 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的大量转移。劳动力转移出 去了,农业的现代化才成为可能。我们要抓住问题 的关键方面,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农牧业上,要 采取积极的措施,逐步减少从事农牧业的人口比 重,引导职工从事其他行业,鼓励职工走出垦区创 业,再回到垦区发展。要在政策上给予脱离土地的 农工以优惠和支持,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为农业 人口非农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靠利益驱动吸引 更多的人脱离小农经济的圈子。同时,要探索土地 由承包关系转变为租赁关系的可行性,探索职工身 份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家庭农场市场主体地位的 确立等一系列问题。总之,要放开思路、大胆试 验,善做智者,敢为勇者,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多 种途径和有效办法。+ (四)、规模化、产业化与社会化并举,夯实农牧 业的基础地位。农牧业在垦区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 比重,在现阶段仍然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 要紧抓不放。农垦农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规模、 档次和市场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家庭农场是 多数垦区目前主要的生产和经营形式,在一定阶段 内还必须长期坚持。同时,针对目前家庭经营存在 的规模小、不经济、各自为战、难成气候等实际问 题,应当处理好家庭承包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所要 求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逐步引导家庭经营向适 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在实践中 逐步探索承包地租赁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 径,积极支持专业型和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家庭农场 的发展。产业化经营要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不仅要 发挥好现有龙头企业的作用,还要继续在农畜产品 的品质、品种上下功夫,打绿色牌、特色牌和价格 牌,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主动与我们合作,我们的 奶业近年来发展较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几个龙头 企业的良好的合作。在社会化方面,应进一步发挥 农垦组织化的优势,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 求的营销流通体制。要积极引导、支持和规范农牧 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组织、协 调和服务作用,促进家庭承包经营朝着专业化、企 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五)、重视人才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 项新技术、一个新产品或是一个管理企业的能人, 可以致富一方,带活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地区的经济 发展,人才的价值是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的。现 在南方的企业纷纷到北方来挖人才、抢技术,对于 有真才实学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是求贤若渴,趋 之若鹜,不惜代价。比较而言,我们这里尊重知 识,重视人才的氛围相对弱一些,勿庸讳言,农垦 系统也有“墙里开花墙外红”的现象,一些在我们 这里没有体现应有价值的人,被外界挖走,给予高 薪,予以重用。这里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我们认识 上的狭隘。我看主要还是认识上的问题。我们成天 讲引进技术和人才,却忽视了本地本企业的人才。 引进的人才需要重视,也要加强对本地本企业的人 才开发。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看本地和尚使用好 了,也念得好经。首先需要我们眼睛向下,善于发 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其次要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 义,对于能人大儒,不但要予以高薪重奖,必要时 还可以请他们以技术入股,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分 红,给予他们应得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六)、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体系。农垦企业同时具 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建设农垦小康社会,离不 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农垦系统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要与地方实现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农垦企业 要争取纳入到地方的统一发展规划当中去,获取政 策和资金支持,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 挥带动作用。+ (七)、积极发展农垦小城镇经济,带动垦区经济 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城镇是垦区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建好农垦小城镇,不仅可 以带动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快人口城镇化和农 业劳动力的转移,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丰富和发 展垦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垦区社会的文明 进步,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垦 系统发展小城镇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一些农牧场 的场部所在地已经有了小城镇的雏形。但是,小城 镇的发展需要主导产业的支持,目前农垦系统的多 数小城镇还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并不能称为真正意 义上的小城镇。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 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实施城镇带 动战略,按照“产业兴镇,镇聚产业”的总体思 路,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重点是发展城镇 主导产业。尤其是实行社区化管理的垦区,在农垦 小城镇建设中比较有利,主动性强,要进一步加强 对城镇加工、流通、信息和服务产业的引导和支 持,努力形成产业特色,并在全区的农垦小城镇建 设中起到示范作用。
- 上一篇:华阳河农场改造万亩低产田
- 下一篇:龙亢农场防非典抓改革促经济三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