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江事迹采访侧记之一:三访小河湾

杭世江事迹采访侧记之一:三访小河湾

发布日期:2010-05-07 浏览次数:8107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笔者参加了由集团公司宣传信息中心组织的一次集体采访活动。在2天多的采访活动中,一条无名小河湾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领受任务

        当我从潘村湖赶到明光长途汽车站的时候,已是4月28日正午时分。到售票窗口欲购直达嘉山集(白米山农场场部所在地)的车票,售票员却告知班车要下午3点半才能到,到时可以上车直接买票。想起当天上午集团公司宣传信息中心副主任鲍广云要我下午赶到白米山农场与他会合的电话,我转而坐上了一辆即将出站的由明光开往滁州的班车。“先到张八岭,然后再想办法到白米山。”

        客车沿104国道由北向南疾驶,我脑海中再次浮现接受这次特殊任务时的情景。4月28日上午快10点半的时候,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林贤传告诉我: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洪浩处长电话,抽你参加杭世江事迹报道组,今天下午就赶到白米山农场。林书记话音未落,我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发信人正是省农垦集团公司办公室主管宣传工作的鲍广云,来信就三个字“速回电”。拨通鲍处的电话,他第一句就问我,知道白米山农场杭世江舍身救人的事了吗?我说,从OA网上和明光电视台看到了相关报道。接着我又汇报了刚才场领导交代任务的情况,鲍处再次强调:今天下午在白米山会合,然后立即开展采访活动。

        白米山农场和潘村湖农场一样,同在明光市境内,之前也来过几次,是一个景色宜人,物产丰富的山林大场,其场部位于张八岭镇东7公里的嘉山集。不到下午3点,我就在张八岭通往嘉山集的岔路口下车了。白米山农场保卫科的王兴彪是我相交甚好的朋友,接到我的电话后,他马上骑了辆摩托车接我来了。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在先前延伸,不大一会儿,白米山农场场部到了。来不及和朋友叙旧,我就接到了也被抽来参加这次采访任务的皖河农场办公室副主任王洪发来的信息,告知专程来此的集团公司领导马上要去杭家开展慰问活动,瞩我在场部与他们会合,共同参与接下来的采访工作。

初访小河湾

        白米山农场场部位于嘉山集街道的西南角,依山而建,地势险峻。在场党群办同志的带领下,省农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程军和人力资源部洪浩处长及我们采访报道组三人沿着田间小径前往杭家。穿过窄窄的街道,我们走上了一条一溜下坡并有多处弯道的水泥道路。白米山的同志告诉我们,前边就是事发地,杭世江家也就住在那里。

        大约走了不到500米,眼前豁然开朗,前面是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再往前就是比较辽阔的一片山谷盆地,一条小河自北向南蜿蜒而来,再调头曲折向东而去。走在前面的白米山农场负责宣传工作的单彩玉回头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杭世江见义勇为,不幸牺牲的地方,坡上的那几间房屋就是杭世江的家。

        这是一条发源于老嘉山深处的山间溪流,在沿着山脚流出丘陵地区后,汇入清流河。当地人称这一段为“小河湾”。站在高处观察这条小河湾,确是名副其实,一眼望去,不到200米的河段竟有6个拐弯,其中最大的一处接近90度。此时的小河湾,鱼翔涧地,温顺安静,谁也想不到,前不久这里竟发生了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

        白米山农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华平从小河湾对岸向我们走来。张书记刚刚在这里送走了前来慰问的滁州市总工会的领导。在河中间低矮的桥面上,张书记和事发当时最先赶到现场的杭世江所在单位领导,三分场党总支副书记黄义河向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2010年4月19日,由于当地连降暴雨,平日里水深不足1米的小河湾水位陡涨,最深处超过3米。中午快12点半的样子,在已经漫水的桥头,58岁的白米山农场三分场职工杭世江正在刷鞋子。此时,50多岁嘉山集妇女江玉芝骑着自行车自西向东而来,仗着道熟,江玉芝试图骑着车子冲过漫水的小桥,孰料却连人带车被激流冲到河里。看到有人落水,杭世江来不及脱去衣服鞋子,奋不顾身跳进河中救人。激流中,不会水的杭世江抓住江玉芝,用尽全身力气将她推向靠近岸边的一棵杨树,而自己却不幸被湍急的河流淹没了。得知消息的人们纷纷下河施救,到下午3点25分才在河道的下游找到了已经不幸遇难的杭世江。

        如今,每一个经过小河湾上这座漫水桥的人们,无不神情凝重,感慨万分。走过小桥,前方不到60米处,几间简陋的房屋就是杭世江的家。程军副总经理和洪浩处长上前与杭世江家人一一握手,表示慰问,同时对杭世江的英雄壮举给予了高度赞扬。走进低矮狭小的房屋,在杭世江的遗像前,程总和洪处分别鞠躬致敬,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

二访小河湾

        当天晚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程军就做好杭世江事迹宣传报道工作作了明确指示,要求报道组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形成有深度、有份量的长篇人物通讯。程总着重指出:杭世江是农垦战线最普通的一员,他平日里忠厚勤恳,待人和善,乐于助人,群众给他的评价就两个字:“好人。”正是他身上这种“好人”的特质,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因此要通过深入地调查走访,挖掘杭世江工作生活中能够折射出他辉煌人生的点点滴滴,通过凡人小事,打动读者。同时也为杭世江身后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宣传造势。

        随后,鲍广云又召集我和王洪,就下一步采访活动进行了磋商。大家感到集团公司对这次宣传报道杭世江先进事迹十分重视,程总的指示也相当到位,这就是以情动人。鲍广云深有体会地对我们说:要想自己塑造的人物能感动人,首先自己要先受感动。我们决定,第二天上午二上小河湾。

        4月29日上午,我们在白米山农场的同行单彩玉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小河湾。听说我们来采访杭世江的事,不少群众纷纷来到杭家门前不大的场院,或坐在板凳、砖块上,或在一旁驻足倾听。通过交谈,我们才得知,今天来到这里接受我们采访的,有杭世江的同事、邻居、亲属和单位领导,还有附近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向我们诉说他们眼中的杭世江。

        “杭世江家境不宽裕,平时生活很节俭,但对别人可不抠门,从不讨人巧,我们这一片人家,都吃过他送上门的,他自己种的菜。”

       “杭世江干活不惜力,瓦工队都争着找他去干活。”

       “杭世江年年都帮我家插秧,不要一分钱。”

       “杭世江承包土地的费用和应缴的社保费从没有拖欠过。”

       “杭世江看到有人拉东西上坡,总会跑过去推一把。”

       “有一次,我脚崴了,是杭世江背我上的医院。”

       “杭世江出事后,群众自发前来吊唁,光花圈就送了284个。这在我们这儿可从来没有过。”

        “杭世江是个孝子,他90岁的父母跟他过,服侍得好好的。出事那天还买了2斤排骨,要晚上煨给二老吃,哎,谁知道中午出去刷个鞋,就没能再回家。”

     众人的话语,虽然不够有条理,但我们真切地感到一个“好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再访小河湾

        结束上午的采访活动,我们几个又议了一下稿件的结构,初步列出了写作提纲和小标题。我们认为:杭世江舍己救人的事情发生后,白米山农场及时作了宣传报道,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目前,《安徽日报》、安徽经视、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安徽工人日报》、《金陵晚报》、《明光报》、明光电视台及部分网站都作了报道。我们这次形成的稿件,应该不同于前期各级媒体的消息式报道,而要通过挖掘、梳理,对杭世江这样一个平凡的农垦职工何以做出如此不平凡的壮举的加以追问和思考,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启示究竟是什么。

        为了能将“好人杭世江”这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稳稳地“立”在读者面前,我们决定当天下午再访小河湾。

        起源于山岭的小河湾其实还是一条“界河”,河的西岸属白米山农场,东侧则是明光市张八岭镇嘉山村的地界。居住在小河湾东边的杭世江家所在地原是农场场部的一块菜园地,与嘉山村河东村民组的地紧挨着。我们第三次来到小河湾,就决定往上游走一走,了解一下村民眼中的杭世江。

        从杭世江家道河东村民组也就70多米。事发时,率先跳入水中搜救杭世江的16人中,有8个是这个村民组的村民。

       “老杭是我们的好邻居,好朋友,我们相处得像一家人。”40多岁的王献兵是村民组长,他告诉我们,杭世江为人实诚,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谁家有什么事,只要他能帮上忙的,总是主动上前。

        华忠英是一名快人快语的乡村农妇,静静的小山村里,她说话的声音显得很大。“杭世江,我们都叫他杭二,因为他排行老二,这次他出事了,我们才知道他的大号。”金枝叶一边说着,一边招呼着身边的两个孩子。“这个是我孙子,这个是我小叔子华忠刚的女儿,可精了,就是学习不大好。也难怪,她爸是聋哑人,她妈也不怎么照气(当地土话,以为有点弱智),学习没人问。杭二平时对我小叔家挺照顾,经常送蔬菜给他们吃,还帮他们干农活。哎,好人呦,可惜了。”

        也是这个村民组的金枝叶说道:“杭世江不但常来帮咱们干活,而且他家的农具也随便我们用的,就是他家没人,我们就直接上他家屋里拿,真跟自家人一样。”

        在我们和村民们交谈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拄着拐棍,勾着腰向我们站的地方一步一步地走来。原来,这名老太太叫李甲荣,今年已经80多岁了,平时没少得到杭世江的帮助,那天听说杭世江出事,硬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挪到小桥头。“我那天是大哭了一场。”

        离开小河湾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余晖照耀着杭世江身前亲手栽种的庄稼、树木和各种蔬菜。再有一个多月,老杭家门前的油菜、麦子就能收割了,看长势,收成应该还不差。

        青山依旧在,逝者走未远。好人杭世江,一路走好!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