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11-05 浏览次数:28298

    那是我回到家乡工作的第二天,一位瘦瘦高高的老人,穿着件灰色衬衫,袖口挽起,下身笔直的黑色休闲裤,快步走进办公室。

    这是我与唐老的初见。

    在办公室,同事和领导称他“老唐书记”,原来是曾经在这工作多年的前辈老领导。

    70多岁的老人,走路如一阵疾风、说话干净利落,不笑时一脸严肃,很有“领导范儿”。

    初来乍到,面对这位老前辈,我有点紧张。

    但,唐老这次来,却是“为我而来”。他听说场里新分来一位大学生,希望我能帮他一个忙。

    和我说话时,唐老始终带着微笑,有种邻家爷爷的感觉,让我紧张感消去不少。

    他递给我一叠手稿,想让我帮他打成电子档。这很简单,打字而已,我自然是连连说好,没有问题。

    接过手稿,很有点厚度。

    唐老说还有事,过两天来拿,感谢帮忙,又匆匆离去,据说是小学生放学了,他要去帮忙看看。

    我这才注意到,他肩膀上带着志愿者袖章,是一名老年志愿者。

    坐回电脑桌前,我开始仔细研究这份手稿,一数,整整12页纸,全部手写。

    本以为打字很简单,谁知,一上来,就犯了难。唐老的字许多我不认识。

    老人写字很有自己的风格,排版整齐,就是字有点“草”,有的甚至还是繁体字,字迹紧凑,连在一起,第一次看见,有点不太好认。

    凭着语感,再向同事、领导咨询,摸到规律,终于在下班前,我把稿子做成了电子档。完成的瞬间,很有成就感。

    此后的工作中,我经常会帮唐老将手稿转为电子档,如今,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叠。

    稿子的内容很丰富,包括老年支部的年度计划和总结、讨论心得体会、党课材料、关工委计划总结,甚至还有“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作的散文诗歌。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真正静下心来手写,不弄粘贴复制,只凭个人知识积累,十分难得,也叫我万分佩服。

    语言文字誊抄的同时,也是我学习的机会,了解工作环境、了解基层百态的途径。

    一来二去,我和唐老熟悉起来,有种“忘年交”的感觉。

    从不用电脑,只靠手写的唐老,也是与时俱进,跟着时代走的。

    退休后的唐老,不忙时喜欢和志同道合的老同志一起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慢慢发展成到固定场所,聚集交流,被唐老称为“夕阳红党员沙龙”。

    “党员沙龙”在唐老的积极谋划下,搞得有生有色,成为农场宣传正能量,巩固思想阵地的重要突破口,得到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前阵子,“时髦”的唐老,换了一部全面屏智能手机,自个把俗称“砖头”的老年机给“淘汰”了。

    因为学习强国APP的上线。

    唐老的学习能力很强,教过他几次,他就能熟练操作如何在APP内浏览学习,看视频、品时政。

    遇见好的内容,他会像孩子一样,来我办公室,与我分享。总说,这个学习强国是好东西,内容很丰富,你也要多看看。

    说到这,不得不说,唐老是个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在他看来,党员的称号既神圣,又伟大。

    2003年,唐老退休,接受组织安排,担任新洲一村第二党支部书记。

    每每召开“三会一课”之时,他都会在胸口别上党徽,抱着一摞材料,早早来到会议室,静待其他党员的到来。

    几周前,唐老找到我,要我帮他弄份张富清老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如果有视频则更好。说是要和支部的老同志们一起学习。

    纸质材料容易弄,视频是在单位会议室,老同志们通过网络电视观看学习的。

    时代楷模张富清,六十年深藏功与名,是人民的英雄。老同志们都有所触动,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唐老也十分关心时事政治,经常让我下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原稿,时事材料,有时是自己学习,有时是和支部党员共同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唐老做到了。

    这几十年来,唐老荣誉加身,他始终认为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平凡而伟大,不骄不躁、淡定从容,他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华阳河农场公司 马骏杰)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